潮汕地区古属楚之地,背五岭而面南海,是我国典型的海洋文化区域。这里的人相对于山区和草原的人来说,见多识广,对客观世界的复杂性认识得多,疑问也就多,于是便形成了楚人"信鬼而好祠"的传统。我国古代楚国著名诗人屈原,在《天问》中对大自然提出了170多个问题,表现了屈原博大的思想和探索真理的精神。这是当时楚人整体文化的反映,是楚人思想活跃的结晶。 屈原在两千年前提出的问题,许多至今仍没有科学的答案。对于思维活跃的人说来,科学的空白地,便是想象驰骋的广阔空间。于是潮人便创造出众多的神明来予以解释。 潮汕的原住居民多是海民和山民。他们靠打鱼和狩猎为生,危险性和偶然性都很大。明清以后和海禁和现代台湾海峡的军事封锁,使这种危险性更为增加。大量男子冒死过洋,到东南亚一带谋生,在海上飘流,九死一生。他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神明保佑上。潮汕下身能够在海内外各有一千万人,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亲人骨肉天各一方。在过去长期内外隔绝的情况下,亲人门只能通过默默的祈祷来安慰各自的心灵。这些都使潮人从小就受到拜神的熏染,对神明多取虔诚态度。
由于潮汕地区与中原内地阻隔,远离古代中原争斗的战场,就成为中原人避难的首选之地。秦末、南北潮、宋末、明末等几次大规模的移民高潮,成为潮汕居民的主要来源。他们离乡背井,唯一能带走的只有他们的信仰和对祖国的怀念。因此,他们带来了全国各地、各种系统的神祗。这些习俗与浓厚的封建意识结合在一起,牢固地延续至今,虽经"文化大革命"的急风暴雨的扫荡,但下层民众的信仰仍未能彻底改换,往往是既接受新的,也保留旧的。这就使得潮汕地区的神祗愈来愈多。 潮人崇拜的诸神中,最多的当然是全国共有的神。佛教中已三世佛、观音、地藏为盛;道教中以玄天上帝、关羽为盛;近世引进了基督教和泰国佛等。此外是外地创造而经移民带入的神,其最大者是海神妈祖(天后)和各行各业的祖师神。其他有朝阳的"双忠祠",供奉睢阳张巡、许远;揭阳的"英毅圣王庙",供奉介子推等。在民间村社小庙中,多供奉潮人自己创造的神。潮人深知"神是人造的"玄机,需要什么就创造什么,十分得心应手。其形象多取材于三个方面:古今英雄伟烈人物、各族各姓祖先和各种神话传说。在意识上,他们认为这些属于"自己"的神最为可靠,关键时刻能予人以庇佑,对之礼拜最勤。平时所谓"拜老爷",多指拜这些地方神。 "老爷"是所有各类神的统称。 一、 古今英雄伟烈人物。尤其是为本地人做过好事的人,死后多奉为神。 唐代著名的政治家、文学家韩愈,因"谏迎佛骨",被贬潮8个月。他关心人民疾苦,做了许多好事:办教育,兴水利,治鳄害,开风气,影响巨大。潮人在宋代以后便立祠纪念他,绵延至今,甚至"赢得山水改姓韩"。连带所致,他的侄孙因护送韩愈有功,也成为八仙之一的韩湘子;与韩愈交往相厚的灵山寺大颠和尚亦受到历代崇拜,香火不断。后世另一位高僧大峰,,曾募捐修建潮阳和平桥,也被后人祭祀,庙宇十分堂皇。宋末忠臣文天祥,追随宋末帝来过潮汕,潮人感其忠义奉为神,在潮阳莲花峰下立"忠贤祠"纪念。明嘉靖时,潮人翁万达三任兵不尚书,在北方筑长城,回家乡修水利,其偶像被潮人带到泰国奉为"翁勇大帝",又称"英勇大帝",仅在泰国就立庙百所以上。清末潮人方耀在中法战争中,以广东水师提督守虎门,防备森严,至今有"方大人庙"祀之。 二、 祖先崇拜系统。除了各姓崇拜自己的先祖外,供奉潮人共同祖先的"三山王庙"遍布潮汕大地。三山国王起源很早,文献上说它"肇迹于隋,显灵于唐,封于宋"。现在表面上是作为揭西县境内的巾、明、独三座山峰的代表,形象是骑虎巡山的三兄弟,所以也是山神。但究其实质应是早期带领潮人在这里开天劈地的三兄弟,因开发、保护地方有功,被奉为"三山国王"神。揭西县河婆镇的霖田祖庙,内中供奉了许多中华民族开发历史的博物馆,是中国下层百姓自发的进行传统教育的地方。每年都有许多来自粤东各地、台湾、香港以及海外的潮汕人、客家人,越千山,跨万水,来此拜祭,以慰思乡念祖之情。这种对祖先不忘本的美德,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表现。 三、 地方风物传说。几乎每个在本地流传的各种传说、神化、故事,最终都结晶出一个神。澄海莱芜湾附近有几个岛,就造出了莱芜神女,说她因下凡为海民做好事被玉皇肢解,成了这个岛。揭阳登岗古时有个聪明儿童早夭,被奉为"风雨圣者",保佑风调雨顺。划船的以其诙谐乐观的特点造出个"浆官爷公",其形象是戴风雨帽,曲单膝而坐,一手拿折扇,一手拿个大烟袋,最奇特是戴着墨镜,滑稽可乐。管生育的德生娘娘;管小孩出麻疹的,有珍珠娘娘。潮汕的土地神和灶王爷也多是由本地的人神担任,每个都有一段故事来源。 潮人的神祗崇拜有些什么特点呢? 第一、非宗教化。信者绝大多数已分不清佛道,更不论其原旨,只要是神明,便认为不可怠慢,以便在心理上多一份保险。老树、巨石,甚至宏伟建筑,皆在可拜之列。既不讲宗教的仪轨,也不必年什么经文。今日潮人之拜神,完全成了一种习惯性行为,大都是宁愿信其有而善待之,不愿信其无而侮谩之。 第二、崇拜但不完全迷信。《汉书.地理志》说:"楚人信巫鬼,重淫祠。"现已大有改变。""信巫鬼"的情况因医疗技术之普及和发达,在潮汕已基本绝迹,很少有人找巫婆、神汉看病。现在拜神演戏时,已完全是人们自己在欣赏。戏中"送太子"之俗,即将戏中的太子人偶请到神像前配享一会,演完戏即还给剧团。这实质就是一种图吉祥的表演。再如:澄海盐灶乡竟有游神时拖老爷之举,即游至某地时,由众多壮汉拥到抬神像的轿子上抢拖神像,以能拖到神像为幸,直拖扯至神像面目全非为止,然后再重塑新像。以此种"大不敬"方式推陈出新,恐怕也是世上所罕见。 第三、尽可能与现代文明相结合。在潮汕,不管什么寺庙前,一般先设天地父母牌位,以祈祷国泰民安、父母康健为目的。寺庙往往也极尽装饰之能事:贴瓷、塑花、各臻其妙;浮雕、圆雕、透雕,尽显神通。加上现代化的声光电手段,一改旧寺庙那种阴森可怖的氛围,成为民俗活动和民众休憩的场所。原来用以敬神驱鬼的的一些表演活动,也一改其原旨,成为民众自娱、娱人的艺术活动。潮汕有名的英歌舞,威武雄壮,造型奇特,近年多次在全国艺术表演中荣获大奖,其原型就是游神时用以驱鬼逐疫的队舞。 总的来说,潮汕地区的诸神崇拜是比较兴盛的,但因其不害人,符合信仰自由原则,也就允其存在。政府和有识之士正努力使其逐渐改造、变异,转化成有益于人民群众生活,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活动。这也是我们研究诸神崇拜要达到的最终目的。